10月19日上午,由交通運輸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在上海世界會客廳開幕。今年論壇主題為“協作共促全球航運可持續發展”,論壇包括開幕式暨國際綠色航運主論壇、國際海運論壇和國際航空論壇,以及4個分論壇和10余個特色活動。
![]()
當日下午,以“創新領航 智鏈未來——科技賦能全球航空新格局”為主題的2025北外灘國際航空論壇在上海世界會客廳舉辦,中國東航與上海機場已連續5年攜手承辦這一航空業盛會,論壇匯聚近300名全球航空領域的政企代表、專家學者等,共同探討新時代航空發展新趨勢、新路徑。
![]()
論壇上,中國東航發布《全球客貨運航網建設》,上海機場發布《中轉品牌“滬來滬往·適易中轉”》,上海市科委、上海機場、華東師范大學聯合發布《可持續航空燃料關鍵技術與中試驗證項目》,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發布《2025中國運輸機場指數》重磅成果。
聚首凝共識,共話全球航空新藍圖
論壇上,上海市副市長張小宏,中國民航局副局長韓鈞,中國東航董事長王志清,上海機場集團總裁周浩等發表致辭。
![]()
張小宏表示,上海始終把航空業擺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突出位置,上海航空運輸指標位居世界前列。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航空業正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路口,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迎來了能級提升的關鍵時期。上海將以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為目標,以創新引領、以科技賦能,通過持續提升樞紐能級、攜手搭建空中橋梁、打造服務新體驗、加快數字綠色轉型等舉措,推動航空運輸高質量發展,為全球開放合作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
韓鈞表示,從中國民航的實踐來看,數鏈智能綠色將讓民航發展更具協同性、穿透力和可持續性。我們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民航發展的戰略支撐,推動智慧民航建設從“技術探索”邁向“價值創造”新階段。民航“智鏈”實踐,正在鏈通技術要素、鏈合產業生態、鏈接全球合作三個維度構建全新生態,為全球航空新格局注入新動能。我們要謀劃和緊盯智慧民航建設、低空經濟、可持續航空燃料三個民航領域新質生產力賽道,從生產力布局上加快推動行業數智化、綠色化轉型。
![]()
王志清表示,中國東航和上海機場集團既是論壇承辦方,也是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主力軍。五年來,雙方同題共答、攜手并進,推動上海成為中國最大航空樞紐,東航成為國際(地區)通航點最多的國內航空公司。民航業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好空間的“連接”、技術的“鏈接”、產業的“對接”,以創新引領行業發展,以科技賦能行業發展,以開放合作共筑美好未來。
![]()
周浩表示,上海機場在行業新周期中,樞紐規模和中轉功能雙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下一個五年,上海機場將以強國建設為錨點,進一步強化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功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將以人民城市理念為出發點,更好滿足旅客出行新期待、新需求,圍繞打造新時代國際開放門戶樞紐新標桿高水平建設浦東機場四期工程。將把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著力推動新技術與機場業務深度融合,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機場生態圈力量。
創新智聯世界,探索“航空+”融合新未來
在全球民航業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轉型的背景下,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智鏈”未來已成為行業共識。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來自復旦大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法荷航集團、哈馬德國際機場、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的國內外權威專家,圍繞“物理鏈”與“技術鏈”兩大維度,深入解析全球航網建設的實踐路徑與未來方向。
當前,“航空+商旅文體展”構建起“立體服務新生態”。在圓桌論壇環節中,上海機場、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中體產業集團、上海博物館協會、上海久事集團等單位嘉賓齊聚一堂,以“翱翔長三角,融合新未來:‘航空 + 商旅文體展’新業態驅動航運中心建設”為主題,共同探討業態創新實踐,為“航空+”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緊扣論壇主題,本屆論壇設置了數字智能與航空文旅融合互動展示環節,中國東航與上海機場聯合呈現“航空+文旅”創新成果,通過沉浸式場景展示科技賦能出行的最新實踐。現場引入多項智慧體驗,東航展示“空中絲路”航線網絡的數字化可視圖景,并發布“數字人—多智能體”建設成果,包括數字客服“東東”和實體機器人“小東”等系列數字人,生動展現AI與航空服務的深度融合。
![]()
論壇期間,東航正式向全球旅客推出與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久事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東航“China Pass卡”。卡內創新整合多重專屬權益體系,航空服務方面包含東航機票滿減優惠券、機上Wi-Fi體驗權益、“空港通”便捷服務及浦東過境旅客免費半日游等特色項目。東航將通過全球營銷網點向入境旅客發放“China Pass卡”。未來東航“China Pass卡”權益將繼續擴展全國景點、酒店、商圈等更多應用場景,打造萬億級入境消費生態圈。
論壇現場,東航與上海機場聯合發布“絲路脈動?航路交響”主題文創,包含絲綢、瓷器以及論壇紀念徽章。紀念徽章內置NFC芯片,輕觸手機可回顧歷屆論壇精彩瞬間,打造“可佩戴的數字檔案館”,以文化載體傳遞航空與文明交融的內涵。
![]()
論壇熱度還延伸至萬米高空。東航將在近400個抵達上海的航班上推出北外灘國際航空論壇主題航班,在互動中讓北外灘論壇的價值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更值得關注的是,在10月17日米蘭飛往上海的MU244航班上,東航攜手上海City News Service共同打造主題航班。客艙內精心設計的沉浸式展示與互動體驗,讓全球旅客在萬米高空直觀感受上海的蓬勃活力與文化魅力,使這趟飛行本身成為一扇流動的“城市之窗”,將上海的精彩與溫度傳遞給每一位旅客。
重磅成果發布,注入行業發展新動能
在19日上午的開幕式上,中國東航《打造寰宇航空走廊》和上海機場《打造“滬來滬往·適易中轉”國際航空樞紐品牌》作為樞紐聚能成果發布。中國東航總經理高飛,上海機場集團總裁周浩分別代表雙方發布。
在下午的航空論壇成果發布環節,中國東航副總經理萬慶朝代表東航發布《東航全球客貨運航網建設成果》。東航始終將自身發展深度融入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助力浦東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與貨郵吞吐量全國雙第一。在航網建設上,2024年以來新開23條中遠程國際航線,通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21個、通航點36個。今年年底首開上海—新西蘭—阿根廷航線后,東航將成為中國境內通航六大洲、國際通航點第一的航空公司。通過創新協作,東航還通過設立虹橋樞紐空鐵聯運中心、異地城市航站樓,構建長三角空地一體化出行網絡。在提升樞紐中轉功能方面,2024年,東航在浦東機場完成國際中轉旅客835.8萬人次,占機場總量的80.9%;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479.5萬人次,同比增長26.8%,成為推動浦東樞紐國際中轉量快速增長的關鍵力量。
![]()
上海機場集團副總裁趙海波代表上海機場發布《滬來滬往,適易中轉——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的上海實踐》成果。這一品牌兼具樞紐定位和上海特色,聚焦“產品+服務+效率”綜合轉型升級,形成“三客三貨”六大產品和“四適四易”八大服務,實現“國內+國際”“空空+空地”“浦東+虹橋”“客運+貨運”全業務類型、全服務鏈條中轉能級提升,持續提升旅客體驗度、舒適度、滿意度,全力打造世界級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
上海市科委、上海機場、華東師范大學聯合發布《可持續航空燃油關鍵技術與中試驗證項目》成果。該項目通過“油脂無氫定向轉化”技術,突破傳統提煉工藝氫耗高、成本大的瓶頸,研發出高收率、低成本、低冰點、可全摻混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技術,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創新技術支撐。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孫小麗發布《中國民用機場協會2025中國運輸機場發展指數》。《指數》以量化評估方式,全景展現中國機場發展態勢。2025中國運輸機場發展指數總分為113.40,較2019年基期提升13.4%,創下歷史新高。數據顯示,中國運輸機場在安全、通達、便捷、服務、綠色、貢獻六大維度均實現全面提升,并呈現數智化轉型全面提速、綠色化發展系統推進、協同化格局深化拓展三大特征。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