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再傳來重磅消息。國內老牌醫藥企業浙江亞太藥業宣告:醫藥行業資深人士、藥兜科技董事長和創始人邱中勛先生將成為新實控人,公司同步拋出7億元定增預案,由新控股股東全額認購,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新藥研發項目。從“易主”到“增發”無縫銜接,這家老牌仿制藥企的轉型決心,正攪動資本市場對醫藥板塊的估值預期。
邱中勛入主:不止資本,更帶產業資源
公告顯示,邱中勛通過協議轉讓完成控制權交割。市場關注的焦點,遠不止“換實控人”本身——公開信息顯示,邱中勛先生是清華大學研究生,是醫藥行業的資深人士,在醫藥領域擁有超過20年的深厚積淀。目前,邱中勛先生不僅擔任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副會長這一重要行業職務,更是國內領先的醫藥產業互聯網平臺"藥兜科技"的創始人兼董事長。
“他帶來的不只是資金,更是醫藥產業鏈的深度資源。”一位長期跟蹤醫藥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邱中勛在渠道、研發端的積累,恰好可以補上亞太藥業“創新缺方向、商業化缺通路”的短板,這也是此次控制權變更最核心的價值。
7億定增劍指創新:押注臨床階段核心管線
緊隨控制權公告,亞太藥業拋出7億元定增方案:募資扣除費用后,將100%投入新藥研發項目,包括溶瘤病毒藥物研發平臺、長效和復雜制劑研發平臺,包括但不限于雙矛I型、Ⅲ型FIC抗腫瘤生物藥、利培酮微球、LRHR長效制劑、帕金森、雙重機制神經疼痛藥等產品管線。
這一動作直擊行業痛點——在集采壓價下,仿制藥企業凈利潤率普遍跌破10%,而創新藥成藥企破局路徑。亞太藥業亦直接表示,通過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公司將從傳統化學仿制藥為主,逐步向改良型新藥、1類創新藥研發方向布局和轉型,在中國醫藥政策大背景下,增強公司經營抗風險能力,推進潛力新藥項目進入臨床關鍵階段,拓展自身產品布局的深度和廣度,為實現公司業務戰略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這些管線不是盲目布局。”此次投入的研發項目均處于研發的關鍵階段,“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更瞄準藍海市場,是公司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籌碼”。
從“仿制藥”到“創新驅動”的“估值切換”
“定增是新戰略的第一步,我們要徹底擺脫‘靠仿制藥賺快錢’的路徑。”新實控人的表態擲地有聲。
目前,公司成立了項目研發立項委員會,密切關注醫藥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和藥品臨床價值,做好研發項目立項工作,完善產品研發管線布局。加強與高校、研發團隊、科研院所、CRO公司等的合作,積極布局有臨床價值的產品,提高公司的技術研發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公司新控股股東,也算本次發行對象的星浩控股已與相關CRO公司簽署了《研發合作意向書》,并已經取得相關品種研發的排他性意向授權,旨在通過整合公司產業化能力與研發資源,推動創新藥物科研成果轉化,助力公司拓展產品布局,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指出,亞太藥業加碼新藥研發實則是向市場傳遞“估值切換”信號:此前亞太藥業市盈率長期徘徊在15-20倍的仿制藥區間,若創新藥管線推進順利,估值有望向40倍以上的創新藥企業靠攏,這正是資本關注的核心邏輯。
機遇與挑戰:7億能否撬動“彎道超車”?
在政策紅利與行業變革疊加下,亞太藥業的動作踩準了節奏——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24年創新藥上市審批周期縮短至12個月,資本市場對醫藥創新的融資支持力度也持續加大。
“對亞太藥業而言,這是一場‘背水一戰’。”前述醫藥行業的業內人士直言,若能借助邱中勛的產業資源,讓核心管線在2026年前落地,“這家企業有望從行業‘追隨者’躍升為‘黑馬’”。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