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全國高速再度迎來出行高峰。在北京、杭州、武漢、長沙、廣深等熱門城市的高速服務區,新能源車主們面臨著一個共同難題:充電樁前排起長龍,等待時間長達1至4小時,不少服務區甚至啟動“排隊叫號”充電的模式。
盡管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正在加速建設,但節假日突出的“潮汐”現象仍難避免。官方數據統計,今年國慶期間,全國超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務區充電樁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

(圖源:新聞報道截圖)
這背后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截至202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而公共充電車樁比高達39:1,“充電一小時、排隊數小時”情況在節假日更是常態。
如何應對充電“潮汐”難題?面對這個民生痛點,中國能建中電建工程能建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能建”)以央企之力主動擔當,在今年國慶期間開展“綠色出行保障行動”,用創新的移動充電方案,為破解充電難題提供了全新思路。
直擊痛點——“源力俠”以服務保障書寫國慶答卷
國慶期間,在京滬高速無錫梅村服務區,中國能建的移動充電服務為困境中的用戶帶來了驚喜。
新能源車主李先生拿出手機一掃,一臺移動充電車便緩緩駛來,自動為他的新能源汽車補充能量。

這樣的場景并非個例,這個國慶假期,中國能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一支支由黨員和技術骨干組成的先鋒隊堅守崗位,為用戶出行保駕護航,用實際行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僅僅假期前兩日,在梅村服務區南北兩區,這場“綠色出行保障服務”就完成近200個充電訂單,累計提供近3MWh電量,服務總時長超過4900分鐘。
在日均出行新能源車輛超72萬輛的江蘇省,中國能建的保障行動有效分擔了固定充電樁的壓力,切實履行了央企服務民生的社會責任。
除了緩解高速服務區的充電壓力,疏通節假日的“堵點”,未來這些硬核“科技力”還將應用于多種場景——停車場、機場、加油站、出租集散中心、工商業園區,成為城市能源部署的重要力量,充分展現央企在保障公共服務方面的綜合能力。

服務國家戰略,繪就未來綠色美好藍圖
中國能建的國慶綠色出行保障行動,不僅是企業層面的服務實踐,更是央企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具體體現。隨著移動充電服務的規模化應用,將有效推動交通領域能源結構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央企力量。
目前,中國能建正積極推進“光儲能一體化”“V2G雙向互動”等系統的深度融合,推動移動充電從“應急補充”走向“常態服務”。
國慶的這場綠色出行保障行動已初見成效,中國能建的服務也正在向更多民生場景延伸:在因電網容量、場地限制而難以安裝固定充電樁的老舊小區,在大型賽事、演藝活動現場,在應急救援現場,在鄉村地區,都能看到中國能建服務民生的身影。
“鏈接智慧能源,開啟全球綠色轉型新時代”——這鏗鏘有力的企業愿景,是中國能建以科技踐行國家戰略、服務社會民生的擔當。這個國慶,“源力俠”用科技化解了車主的“充電焦慮”,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前行路上,中國能建將持續拓展服務網絡,將可靠的綠色能源送入千家萬戶,用實際行動兌現隊國家綠色轉型與人民幸福生活的堅定承諾。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