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落幕的 2025(第十七屆)物流與供應鏈數字化發展大會上,寶奇(中寶智運(上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惠敏的智慧物流布局引發行業聚焦;而其兄、吉林省金山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劉興鋼掌控的稀缺鉬礦資源與深耕十余年的公益事業,更共同勾勒出劉氏兄妹 “數字賦能產業、實業反哺家國” 的雙軌格局。
據了解,本次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寶奇承辦的大會,以 “數鏈融合,智啟未來” 為主題,匯聚政府、行業組織、企業及學術界 700 余位嘉賓,探討物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路徑,也讓這一家族的產業實踐與社會責任理念進一步走進公眾視野。

業績飛躍:幾何增長鑄就行業龍頭地位
“數與鏈的深度融合正以空前力量,驅動物流與供應鏈產業邁入全新智能紀元。” 劉惠敏在大會致辭中指出,作為國內領先的數字化綜合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寶奇以 “科技加數據賦能物流行業” 為核心使命,借互聯網、大數據、AI 大模型等前沿技術,推動傳統物流實現從線上化、數據化到數智化的基因重塑;她還從強化企業決策、提升用戶體驗、構建物流生態、踐行社會責任四維度,闡述了寶奇智慧物流服務能力的構建邏輯,并提出與行業同仁共建新生態的愿景。
這份理念并非空談。作為吉林省首家獲得網絡貨運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寶奇近年業績呈幾何級數增長。

政企協同與暖心護航: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
寶奇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對政策機遇的精準把握。為公司的規模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與此同時,寶奇秉持 “賦能司機即賦能自身” 的理念,構建起良性產業生態,形成 “企業 - 司機” 共生共榮的循環。
寶奇的快速成長,既源于對政策與市場的精準把握,也離不開背后家族實業的支撐 —— 劉惠敏的兄長、吉林省金山投資實際控制人劉興鋼,正以 “稀缺資源保障 + 全民公益” 的模式,書寫另一段 “實業報國” 的故事。
家族實力:實業與公益并舉的劉氏兄妹
作為寶奇的掌舵者,劉惠敏的跨界能力早已顯現。她擁有悉尼大學金融及會計雙碩士學位,早年從事投資業務,2017 年敏銳洞察網絡貨運的戰略機遇,創立中寶智運,僅用 8 年便將其打造成區域龍頭。如今,她身兼中國僑聯委員、吉林市人大代表、中物聯物流信息服務(網絡貨運)平臺分會輪值會長等職,2024 年更獲評 “中國物流十大年度人物”,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領軍者。

其兄劉興鋼,網名:鋼子,則是一位兼具實業家與公益領袖色彩的人物。作為吉林省金山投資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他手持東北地區重要的大石河鉬礦的采礦權。根據最新勘探報告,大石河鉬礦累計鉬礦石量達5.79億噸,鉬金屬量47萬噸,按當前市場價格估算,其礦產資源價值近三千億元。該礦設計首期開采年限24年,全生命周期72年,累計銷售收入預計可達90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稀缺戰略資源資產。
更為人所稱道的是劉興鋼在公益領域的卓越貢獻。他早年以“鋼子”為網名進行匿名捐贈,成為新浪微公益首位單次捐款超百萬元的慈善家,被譽為“網絡首善”。2013年,他發起公益組織“善行團”,以“壹起捐,1元溫暖全世界”的理念,倡導全民日常小額捐贈。善行團恪守“永不開設募捐賬戶、不經手善款、僅以團體行動為準則”的三條鐵律,至今會員規模已突破50萬人,累計捐款超過2億元,在武漢疫情、重慶山火、貴州榕江洪災等重大公共事件中持續開展救援,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化公益體系。劉興鋼也因此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慈善榜最具變革精神公益領袖獎等多項榮譽。

商業與社會責任的共生樣本
從劉惠敏帶領寶奇接入 “全國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助力 “十四五” 物流數字化轉型,到劉興鋼以鉬礦保障國家資源安全、以 “善行團” 推動全民公益,劉氏兄妹的實踐勾勒出新時代企業家的 “雙軌責任”—— 既以技術與實業筑牢產業根基,又以公益與責任反哺社會。
這種 “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生” 的模式,不僅為民營企業家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本,更揭示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邏輯:真正的行業引領者,既要能在數字物流的藍海中劈波斬浪,也要能在稀缺資源的沃土上守護國家利益;既要創造可觀的商業利潤,更要以公益之心鏈接社會溫度。劉氏兄妹的產業格局與家國情懷,正為中國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元的想象空間,也為 “實業報國” 寫下了新時代的注解。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