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以來,鄖陽區行政審批局以“提能力、轉作風、優服務、創一流”為抓手,抓“重點”、疏“堵點”、攻“弱點”、強“支點”、破“難點”、樹“亮點”,切實以行政審批的“快”激發市場主體的“活”、保證經濟運行的“穩”,傾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助燃鄖陽經濟發展“新引擎”。
抓“重點”、疏“堵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一是個人生命周期“好辦快辦”。區直部門1786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大廳,實現一站式辦理。目前區級590項、鎮級106項、村(社區)9項,實現了“一網通辦”。自主上線了“我要開KTV”“我要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我要開書店”3個“一事聯辦”事項;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置工程建設、公安、稅務、不動產、醫保、社保6個專區和民政、衛生健康等12部門綜合窗口實現“一窗通辦”,助力群眾“好辦快辦”。二是企業生命周期“降本增效”。深入實施“暖企”行動,推出企業開辦下沉開發區、一照多址、政銀合作“預約即開戶”、歇業備案等改革措施助企紓困。自2023年以來,已辦理企業設立業務810件,免費為新開辦企業贈送“企業開辦大禮包”810余套,公章4050余枚。堅持以控成本為核心,推行企業簡易注銷“極簡辦”,營業執照“免回收”公告作廢制度,實行注銷登記“一次不用跑”。三是項目生命周期“全鏈服務”。抓部門協同,實現工程項目“關聯事聯合辦”,助推項目早落地快建設。通過“一張藍圖”策劃生成項目數10個。落實區域評估的成果項目14個,實行并聯審批辦件數135件,并聯審批率80.36%。推行“驗收即備案”,將聯合驗收和竣工備案由兩個環節改為一個環節,提交一份資料,通過聯合驗收即可同時完成項目竣工備案。上半年共通過聯合驗收平臺辦理順利辦結昊朔一期、明月觀瀾一期等聯合驗收項目9個,驗收事項36件,聯合驗收率100%。
攻“弱點”、強“支點”,提升審批服務效率。一是數據互聯“網上辦”。組織35個區直相關部門發布依申請及公共服務業務辦理事項1786項,即辦件占比80.12%,減時限比率達92.10%。今年以來,區鎮村三級通過十堰市統一受理平臺共匯聚了26661件網上辦件,其中區直單位辦件20030件,鄉村兩級辦件6631件,實現政府一個平臺“上服務”,群眾一個平臺“找政府”。二是深化便民“就近辦”。在鄉鎮設立開辦企業服務窗口,方便企業“家門口辦照領照”。利用“互聯網+”實現204項事項“全市通辦”、227項事項“跨省通辦”。2023年新增河南平橋、江西安義“跨省通辦”合作,加入河南淅川、湖北丹江口、湖北鄖陽、陜西商南“三省四地”“跨省通辦”合作圈,累計辦件量600余件。三是告知承諾“容缺辦”。制定《鄖陽區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服務實施方案》,梳理出第一批告知承諾服務事項101項,容缺受理服務事項47項。通過告知承諾制共辦理業務251件,容缺受理業務30件。編制“減負”清單,嚴格實行目錄管理,將需由個人提供的無犯罪證明、資金證明等事項以承諾制形式代替,共免除無犯罪證明事項共7件,免除證照提交129次。
破“難點”、樹“亮點”,擦亮用心辦鄖陽品牌。一是解鎖“極速審批”新模式。持續深化“流程革命”,精簡審批事項和申請材料。廣泛推廣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企業開辦“2半0”標準,通過并聯審批,實現“零材料”提交,30分鐘內辦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圖由8類細化至9類。進一步壓縮項目手續辦理時間,將“70、50、30”提速為“65、45、12”改革。企業投資備案即來即辦。二是開創“一次辦好”新路子。持續擴大“免證明”應用領域,在湖北政務服務網標記“免提交”材料11200份,完成率100%,涉及營業執照、身份證等100本高頻電子證照實現“免提交”。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梳理出第一批告知承諾服務事項101項,容缺受理服務事項47項,以“一紙承諾”替代“一紙證明”,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證明多、辦事難等問題,助力企業群眾“一次辦好”。三是激發“最優服務”新動力。組織22個部門局長70余人次進大廳坐窗口、優流程、解難題,服務群眾315人次,解決各類問題86件。印發《政務服務幫辦代辦工作制度》,在鄉鎮、村(社區)設立370個代辦點,組建幫辦代辦隊伍397人對企業和群眾提供辦前輔導,實行一對一或多對一對接,全程跟蹤,力爭辦事材料“一次性過關”,激發“最優服務”新動力。
(作者:朱鴻雁)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