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18日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自2020年江蘇開展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建設以來,全省共調查到鳥類68科358種,兩年內新發現鳥類47種,種數增加15%。
新鳥來“徙”,珍稀瀕危物種數量穩步上升。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鹀過去因人為干擾數量急劇減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鳥類,如今在宿遷等多地現身。2022年3月,鹽城沿海首次觀測記錄到蓑羽鶴、丑鴨。2023年1月,丹頂鶴首度進入石臼湖南京溧水界,這是江蘇首次在長江以南發現丹頂鶴越冬的身影。
“體型相對較小、適應能力較強的雀形目占比最多,占44%。鷹形目、隼形目等猛禽數量明顯增多,生態結構趨向穩定。”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偉京介紹,鳥類豐富度也由內陸腹地向東部沿海和運河沿線增加,洪澤湖濕地等為鳥類提供了停歇“驛站”和生活“家園”。
近年來,江蘇不斷加強鳥類觀測工作,初步構建了監測網絡體系。為提高觀測精準度,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還以鳥類為導向,開發AI識別系統,通過高清攝像頭拍攝與AI算法,實現對鳥類影像的采集、識別、計數與種群分析。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