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細心的公眾可能發現,相比前兩年,今年春節來得較早。為什么春節日期時早時晚?天文科普專家介紹,這與我國農歷歷算規則有關。簡單來講,如果上一個農歷年中沒有閏月,春節就會較早到來。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春節是我國農歷正月初一,但它在公歷中的日期卻不固定,一般在公歷1月下旬至2月下旬之間波動。
公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而農歷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和回歸年的長度為基本依據,一個朔望月平均約29.5天,一個農歷平年為354或355天,平均比公歷年少大約11天。若按此時間差長期下去,會出現春節在夏天過的情況,因此農歷歷法中以設置閏月的辦法,來使月份與季節對應。
閏月的安排與節氣相關。王科超說,在農歷年中,冬至以后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朔望月被確定為閏月。中氣指從立春開始排序的二十四節氣中逢偶數的12個節氣。平均每19個農歷年份里有12個平年和7個閏年,因此有“十九年七閏”的說法。一個農歷閏年為383或384天,平均比公歷年多大約19天。經過置閏,每19個公歷和農歷年的總天數基本相當。
“如果上一個農歷年沒有閏月,則春節就會比上年提前約11天。如果上一個農歷年有閏月,春節就會推遲大約19天。”王科超說,春節的時間會在公歷1月下旬至2月下旬之間波動。比如,自1949年至2023年的75年間,最早的春節出現在1月21日,是1966年的春節,而最晚的春節出現在2月20日,是1985年的春節。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