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黃少慧、聶金秀、記者羅勉報道從深圳市有關方面了解到,在深圳,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需要多久,能獲得多少額度?深圳市遠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行科技”)的答案是:“幾秒鐘,500萬”。
遠行科技是一家專業提供云計算和大數據應用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經營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資金需求存在缺口,其通過微眾銀行申請授信并授權查詢深圳征信平臺數據,幾秒鐘內便獲批了500萬元的信用貸款。
(資料圖片)
中小微企業融資實現提質增效的背后,是深圳以地方征信平臺為支撐,激活沉睡在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的涉企信用數據,積極探索提升小微企業融資覆蓋面和獲得感。截至2023年5月底,深圳地方征信平臺已促成企業融資超1200億元,其中首貸戶占比為24%,小微企業獲得融資占比達87%;不僅如此,5月末深圳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億元,居全國各城市首位。
數據賦能 為中小微市場主體引“活水”
中小微企業抵質押物不足,有效信息獲取難、成本高,是限制金融機構為其提供融資服務的主要堵點。
深圳以完善地方征信平臺為解題思路,成立深圳征信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征信”),采用“政府+市場”的建設模式,以企業和金融機構需求為導向,激活沉睡在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的企業信用信息和相關經營管理數據,推動政務數據變身中小微企業信用融資“通行證”,為企業融資增信增效。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征信平臺作為信用信息的載體,對接“政銀企”三方,在打破“信息孤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中小微企業注冊在地方、經營在地方、融資在地方、信息也在地方。地方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掌握的涉企信用數據作為重要的“替代數據”,能夠有效填補信貸類征信信息空白,幫助金融機構從更多維度實現小微企業畫像。
深圳征信于2022年1月取得企業征信機構備案,目前已正式運營一年多。截至2023年5月末,平臺完成37個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億條涉企信用數據的歸集共享,實現深圳400多萬活躍商事主體全覆蓋,與全市51家商業銀行完成技術和業務對接,累計服務企業21萬余家,促成企業獲得融資1205億元。
深圳征信常務副總經理劉振表示,在金融征信領域,目前深圳征信已推出了30余款數據產品,產品調用量超2000萬次。各個地方征信平臺發展思路各有不同,深圳則以數據歸集為主要特色,通過構建“數據+規則”驅動融資服務能力底座,前置金融機構準入規則,結合本地特色數據與銀行聯合打造創新產品,實現企業融資和信貸產品的精準匹配,降低融資交易成本,在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的同時,打造覆蓋大灣區、面向全國的信用數據交換樞紐。
防范風險 穿透式洞察企業經營狀況
目前,新興產業不斷涌現,金融機構對傳統企業的貸后風險監測主要依賴于征信、工商、納稅等經營數據,但此類傳統風控手段無法較好地監測跨境電商、線上直播等互聯網新興企業風險。
寧波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張葉慶舉例說,從以線上平臺直播銷售為主的企業來看,企業營收、利潤保持著較高增長,線下走訪其庫存銷售也未見明顯異常,然而短短2個月內,企業就因經營模式出現較大變動,營收快速萎縮,最終因流動性問題導致銀行債務違約。通過深圳征信的“企業人員競爭力”相關產品,回溯分析企業各項指標數據,發現企業離職率及離職人數均較同期出現明顯變化。基于此,通過引入企業行政處罰、繳稅異常、環評異常等征信平臺的數據信息,銀行建立了對企業負面信息的監測審查機制,筑牢貸后風險防線。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建設信用信息平臺,但是還存在系統開發和數據挖掘水平不高、數據內容重復度較高、數據難以持續有效歸集等問題。曾剛認為,相較而言,深圳征信的數據在信息時效性和數據顆粒度方面優勢較為明顯。一方面平臺能夠及時地反映企業的法人、注冊資本、注冊地址等工商信息的變更情況,幫助銀行更快地識別企業是否正常在營,及時識別管控存量客戶風險;另一方面,平臺通過對數據的深度剖析和挖掘,進一步展現數據隱藏的深度信息,可以幫助銀行實現企業的線上精準劃型,便于實施差異化的風險策略。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