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8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今天,“舊城新潮·趣街共造”六榕設計節在廣州收官,專業設計人員、學生、機構、興趣團體和個人用設計改善街區品質。這是全國老舊小區改造先行試點城市——廣州以“繡花功夫”推動微改造、實施城市有機更新的縮影之一。截至今年6月,廣州已累計完成881個小區的改造,惠及居民約210萬人次。
六榕設計節獲獎者。胡強明/攝
廣州老城區越秀的六榕街轄內有六榕寺、南越文王墓等歷史、自然資源,海絲文化、廣府僑居文化、市井文化交融。六榕街舊南海縣社區是住建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有目前廣州保存最好的民國初期建筑,經前期改造,已經成為網紅特色社區打卡點。
當天,創意設計《其樂“榕”融》和居民設計《榕韻》分別獲得六榕設計節第一名。街坊張思君表示,以榕樹延伸的垃圾轉運站跟環境融為一體,加上連廊式設計,還考慮到環衛工人的休憩,很人性化。“這些微改造的項目,真正惠及我們老百姓。”張思君說。
獲獎作品展示。胡強明/攝
今年6月,廣州出臺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全流程辦法,重點關注自我造血、街區治理、長效管養、產業更新等社區綜合治理內容。最新公布的城市更新改造補短板項目顯示,僅在“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范區”廣州市越秀區,2027年底前就將投資逾22億元,計劃完成水環境治理、片區品質提升、老舊小區改造等33個子項目改造,其中老舊小區改造涉及轄內所有18條街道。
“這種成本共擔、收益共享的模式能持續下去,會讓社區的環境越來越好。”在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創規劃師呂巖看來,社區更多聚焦在人自身的使用、共同生活的空間上,他認為“微改造”要結合不同社區、街道的空間、功能,引導居民把訴求、想法表達出來,融合嶺南文化進行場景還原和風貌的延續。
接下來,此次的獲獎作品將在六榕街落地轉化。六榕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何峰希望進一步挖掘轄內嶺南文化底蘊,立足民生改善,提升居民幸福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