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14日電 題:降息提振樓市信心,一線城市可進行“微調式松綁”
作者 張大偉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
(相關資料圖)
6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當天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7天,中標利率為1.90%,較6月12日2%的利率水平下降10個基點。這是2022年8月以來,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的首次調整。
對樓市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第一,降息傳遞了明確的政策信號,要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當下房地產市場最大核心是行業信心問題,因此,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將從寬信貸、穩信心方面產生較大利好作用。
第二,降息目的雖然不是針對房地產進行救市,但穩定經濟發展的效用客觀上穩定了房地產市場。降息,特別是非對稱降息,代表了信貸政策會繼續寬松,這對樓市是利好。目前,從市場表現來看,整體降息政策主要目的依然是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隨著本次央行宣布降息,市場聲音多認為5年期LPR有望跟降。而5年期LPR一旦降息落地,必然帶來整體社會資金面變化,有利于穩定當前樓市市場情況。
第三,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房貸利率下調。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超過80個城市的首套房利率進入“3字頭”,最低首套房利率已經拉低到3.7%的房貸利率下限,達到2019年以來的新低。
隨著降息持續,預計全國多地的房貸利率有望降到4%以下。目前,三四線城市房貸利率基本已處在4%以下的水平,一二線等重點城市房貸利率仍在較高水平,多地房貸利率仍有下調空間。
建議穩樓市政策力度繼續升級
2023年上半年,隨著前期積壓的購房需求釋放,樓市顯現出一波小陽春,但后續政策效應在減弱。
5月,房地產市場的邊際效用繼續轉弱,多數城市銷售面積環比延續下降態勢,市場信心不足,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公積金政策相對覆蓋面有限,難以拉動改善性需求。
房地產市場在歷經十幾年快速發展后,與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疊加”相對應,當前購房者信心不足,而房企暴雷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購房者安全感,多重因素使得諸多寬松政策對市場產生的作用低于預期。
目前,房地產行業面對的并非簡單的資金問題,拿地、銷售、客源、貸款乃至同質化產品競爭都存在壓力。從中原地產監測數據來看,多個城市利率均出現輕微變化。但影響購房的重要因素,短期看是收入穩定問題,長期看是人口結構問題。因此,我們需要警惕市場再次出現明顯下滑。
我們建議穩樓市的政策力度應繼續升級,可針對一線城市進行“微調式松綁”。比如調整第二套房的認定標準,在更多范圍內推行“認房不認貸”政策,以進一步調動“賣一買一”的改善需求的積極性。
2023年,有兩大政策值得期待:其一,5年期LPR降息政策,其二,一線城市調整二套房認定標準。如果兩大政策能真正落地,樓市不排除再來一個成交小陽春的可能。(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
【編輯:王永樂】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