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
近年來
錦江區以大運會為契機
(資料圖片)
統籌推進辦賽、營城、興業、惠民
高標準改善城市面貌
提升城市品質
展示城市形象
緊盯老舊小區改造這件群眾家門口的
“關鍵小事”
把大運營城惠民工作辦成民心工程
營造幸福美學的“錦江表達”
不斷滿足市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
期待和向往
龍王廟南街16號院
大門修葺一新,院子整潔干凈,紅色外立面鮮艷奪目,非機動車棚安全智能,各種綠植花卉襯得院內生機勃勃,居民們三五成群,圍坐在涼亭里休閑聊天,不時傳出陣陣笑聲……這是5月9日下午,記者在龍王廟南街16號院內看到的一幕。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就在一年多以前,這個小區還是另外一番模樣。“從前,院子里到處都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積水,一抬頭就能看到像‘蜘蛛網’似的‘空中飛線’,居民們的電瓶車隨意停放在樓道內,不僅影響了小區環境,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提起小區從前的光景,居民劉阿姨連連搖頭。
據介紹,修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龍王廟南街16號院,是典型的老舊小區,院內共居住有42戶居民。在時間的洗禮下,小區逐漸出現了公共設施老化、建筑外墻破損、地下管網堵塞、活動場所缺乏等問題,簡陋的條件和臟亂差的環境給居民們的生活帶來了種種不便。
“小區升級改造成了我們大家的共同心愿。”問居民所需,做居民所想。2022年5月,錦江區正式開始對龍王廟南街16號院實施改造工程。“前期我們通過實地調研、居民代表走訪、調查問卷發放、召開居民意見工作會等多種方式,廣泛征集居民針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意見與建議,力求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據錦官驛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搜集居民意見的同時,錦江區還創新推行“街道+社區+微網格+居民”多方聯動模式,讓居民也深度參與到小區改造中,將“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力求將小區改造工程“改”到居民的心坎里。
記者了解到,龍王廟南街16號院改造行動主要圍繞樓道更新、環境更新和管理更新三方面開展。為解決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著力化解基層治理矛盾,錦江區在院內打造了崇德睦鄰議事廳,暢通居民“說事”、便捷“議事”渠道,居民與社區、物業之間的矛盾糾紛、急難盼愁在這里被通通解決,鄰居情感更加融洽、社區氛圍更加和諧。
針對基礎設施落后問題,錦江區大力實施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通過消除空中“蜘蛛網”、更換小區門庭、規劃電動車棚、安裝智能道閘桿、增設晾衣區、增添綠植景觀等方式讓小區“面子”變靚,實現舊貌換新顏,居民幸福指數大幅躍升。
除了外觀變美,還有更多看不見的功夫花在“里子”上——新增雨水管道、推進弱電下地工程、屋面防水保溫改造……小區改得徹底,居民住得滿意。
“小區‘顏值’高了,生活也更方便了。”“設施齊整、功能齊備、環境優美,關鍵里子也扎實,我們‘老成都’院壩有了新景象!”一張張幸福洋溢的笑臉、一聲聲發自肺腑的稱贊,是龍王廟南街16號院居民“向往的生活”,也是老舊小區在蝶變中的“開花結果”。
區公園城市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錦江區還將以更高標準做好大運營城惠民工作,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堅持‘面子’‘里子’同步,不斷提升老舊小區建設質量、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事業,讓‘老成都’煥發新活力,讓市民家園更有‘顏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
文字|曹 婭
圖片|謝平揚
編輯|陳玉婷
校對|陳 鳳
責編|游敦莉
審核|張紅波
錦江融媒
錦江融媒出品
*轉載請注明來源錦江發布*
分享、在看與點贊,讓我擁有一個吧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