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區南沙街道珠電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沿路而行,一邊是已建好的高樓大廈與精致公園,一邊是亟待改造的“握手樓”與即將建成的安置房。這里是東瓜宇村,是南沙城市更新發力點之一。
開年以來,從省市兩會再到省、市、區高質量發展大會,“城市更新”都是關鍵詞之一。今年,廣州將重點推進127條城中村改造,同步實施城市重點功能區成片連片改造,東瓜宇村正是其中之一。
(資料圖)
因為緊鄰進港大道,20世紀90年代,東瓜宇村是南沙最早發展起來的片區之一。隨著南沙的建設腳步加快,這里逐漸成為亟須改造的舊村。如今,東瓜宇城市更新項目不斷推進,這里即將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南沙打造濱海新城的又一張窗口名片。
串聯商業前廣場、街道、山體等公共空間,形成完整且開敞的城市界面。
一次期盼已久的舊改
城市更新不僅僅是物質空間的改造重建,背后還承載著城市新動能的孕育、城市歷史記憶的積淀。
東瓜宇位于南沙中心城區,臨近蕉門河中心區及南沙灣區塊、屬南沙島商圈,城市職能為城市綜合服務中心。
20世紀90年代初期,南沙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連接珠江東岸渡口和港澳客運碼頭開通,因為東瓜宇的區位優勢特殊,開發區管委會便設立在東瓜宇村的蝴蝶洲自然村內,東瓜宇村更是當時外商投資的首選聚集地,為第一批投資南沙的外資企業提供了生產場地和生活保障場所。
伴隨著2000年之后的廣州“南拓”大戰略,東瓜宇的生活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隨著南沙開發不斷推向深入,周邊區域功能也不斷完善。
近年來,隨著南沙的行政區域劃分和產業結構的布局調整,東瓜宇原有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在歷史沿革的演變過程中漸顯布局凌亂,空間擁擠,風貌較差和公共設施配套缺乏,城市活力不足已經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2018年,東瓜宇村正式啟動城市更新,致力提升更新區域內的業態格局、交通格局和環境格局,打造宜商宜居的社區,通過城市更新進一步提升生活消費服務功能。在2018年9月進行的舊改意愿摸查中,村民更新改造意愿支持率高達96.88%。
村民內心對改造的急切,東瓜宇村委會負責人也深有體會。“在臨近改造范圍的東瓜宇村工業路20號院內有一片歷史遺留石礦場,每到臺風季節,我們村干部就要冒雨到現場排查地質災害隱患,此事困擾了我們村多年。通過舊村改造,解決了資金問題,在政府相關部門指導下,引進專業機構進行地災隱患評估、制定防護方案,迅速完成了加固工程,消除了隱患,有效保護了村民安全,也是我們村得到的實在好處。”
自東瓜宇村更新改造工作啟動以來,已陸續完成了部分村集體物業和村民住宅更新改造,隨著首批集體物業交付,東瓜宇村已切實感受到城市更新帶來的紅利。
東瓜宇城市更新項目現場實景。
“東瓜宇改造片區一地塊四超過6500平方米的村集體物業已全部建成交付,并于2022年8月通過廣州市農村(社區)集體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成功招租,改造完成后村集體可獲得的物業面積增加,租賃收益也較改造前大幅提高。”村委會負責人介紹道。
目前位于改造片區一地塊二、三的3棟復建樓已封頂,正在進行裝修施工,可提供近400套回遷房,計劃明年上半年進行搖珠分房。此外,位于改造片區一合成自然村的4棟回遷房的施工準備已經完善,在整體簽約完成后即可馬上開工建設,村民的喬遷新居之夢也指日可待。
“看到已收樓的集體物業經營得這么旺,我們也很期待即將收樓的村民住宅。將來,我們村民可以住上有電梯的房屋,樓下就有綠化優美的小區,小孩子放學后還有學習、讀書的空間,大家的居住條件更美、更便利、更安全。”首期拆遷的一位安置村民興奮地向記者表示。
品質提升,活力煥發
城市更新,肩負著新格局下城市空間優化、品質提升、活力重塑的歷史使命,是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核心引擎。
東瓜宇片區定位為“綜合服務型生態社區”,設計以“都市山居,顯山顯水”為理念,充分利用面向城市,背靠山林的景觀優勢,通過兩排高層住宅圍合空間形成庭院空間,重新演繹傳統社區的鄰里關系,營造中國式的親情社區。并充分利用建筑周圍空間、架空層和屋面花園進行綠化設計,打造出極具親和力的庭院式社區。
“一切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城市更新的終極目標。”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郭艷華看來,城市更新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重新塑造產、城、人之間的關系。
城市更新不僅僅是物質空間的拆舊建新,還是以空間更新為載體推動城市功能的更新、城市經濟活力的復興,通過物質空間的改造為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提供載體空間。
“目前東瓜宇片區及進港大道沿線商業活力尚在,但發展進入瓶頸,競爭能力不足,城市更新將推動東瓜宇片區全線品質提升,煥發‘老城市新活力’”。東瓜宇村城市更新項目負責人表示。
項目將把街道從“面向路”轉變為“面向人”,通過一體化城市街道實現還路于民,為市民提供舒適的步行體驗。
具體而言,東瓜宇城市更新項目將使東瓜宇街區及進港大道沿線活力復興,回歸生活與消費的人間煙火。
去年印發的《南沙區參與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提出,導入一批有港澳特色的餐飲購物、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消費資源,建設港澳特色消費門戶。
助推街區活力復興,東瓜宇項目也將借鑒更多港澳元素,建立一站式商業綜合體,提供多元便利的一站式服務;發展個性化生活街區,將商業體驗滲入街區“毛細血管”;打造特色步行街,營造專屬大灣區的“茶餐廳”煙火氣。
在交通格局上,東瓜宇城市更新項目將以“站體即城市”的理念,強化“三橫四縱”,疏解南北向和東西向交通,構建便達、通暢的交通格站點引導,優化流線,提升交通效率。同時,項目還將沿地鐵站完善“林蔭大道+商業活力街+生活慢行道”三級連續慢行系統,以交通活力釋放街區的發展活力。
此外,在一些細節上,項目也體現出城市發展的溫度。如項目一期將新建社區幼兒園,為了讓每一個街角、每一處過街都是童趣,項目不斷優化街道空間,通過連續的圍墻連廊、彩色過街和步道與街角廣場共同形成安全的步行上下學空間,打造120米兒童友好路徑與安全的“學前廣場”。
舊村改造不斷推進,發展的溫度持續流露,活力不斷回歸這座村子之中。
展望:助力南沙塑造濱海新城
作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廣州市城鎮化率高達86%以上,城市發展已進入從“存量”要“增量”的去規模化時代,未來,改出一片新天地是廣州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破局”之路。
今年2月,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首次提出“南建新城、北筑核極、東立門戶、西聯廣佛、中興老城”五個城市更新圈的概念。
南沙在城市更新規劃的新定位是“面海新城”,即將南沙新區營造為向海而立、創新而強、鏈灣而興的未來綜合性新城,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
作為廣州城市新核,打造“面海新城”,在加快建設新載體、新空間的同時,南沙也在不斷盤活舊空間,向“存量”要“增量”。
3月8日,包括東瓜宇村在內的南沙已批10座舊村莊更新改造項目宣布動工,南沙街等5個鎮街簽署了2023年南沙區城市更新工作責任書。
項目將打造分時共享商業街,引導商業復興,促進消費升級,回歸生活與消費。
為加快推進東瓜宇城市更新項目,南沙街道多措并舉,成立動遷專班,進駐項目現場辦公,對留守戶進行入戶探訪,深入宣講政策,解決簽約問題。南沙街道的積極推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駐村工作組進駐后,陸續完成了7棟房屋的簽約,實現了開門紅。
“東瓜宇城市更新項目始終跟著政府的導向推進。今年,我們也將結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在充分尊重本村發展歷史的前提下,踐行‘精明增長、精致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這一理念。”東瓜宇村城市更新項目負責人張博表示。
據他介紹,項目將積極借鑒先進地區城市建設成功經驗,不斷優化方案布局,通過城市更新帶動本地城市風貌、功能業態、服務水平的整體品質提升,將打造為為粵港澳全面合作提供基礎服務的生活消費中心和理想生活家園。
東瓜宇村,這座承載著南沙發展歷史榮光的舊村,正走在以更新促發展的“蝶變”之路上。
【南方+記者】任燚
【統籌】柳時強
【作者】 任燚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