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第一經濟大省交出2022年成績單:預計2022年廣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8萬億元,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左右。
(資料圖)
2023年,廣東提出這些目標和動作: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以上。
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
大力推進橫琴、前海、南沙建設。
穩妥處置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
廣東今年GDP目標增長5%以上
回顧過去五年工作,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王偉中作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預計202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8萬億元,五年跨過3個萬億元級臺階、年均增長5%,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 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600萬戶、五年凈增608萬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17家、五年增加6家 。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5%、29.5%,金融業增加值達1.15萬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65.9%。同時,報告指出,預計2022年全年廣東GDP增長2%左右。
報告劃定了今年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進出口總額增長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糧食產量1268萬噸以上。
穩妥處置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
廣東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大宗消費,加大餐飲、文旅、養老、育幼等服務消費促進力度。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全年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1530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
支持深交所推進全市場注冊制改革,加快廣期所發展
在深化財稅金融改革方面,廣東提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深交所推進全市場注冊制改革,加快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穩妥處置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方面,王偉中說,穩妥處置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推動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等工作。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做好高風險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非法集資等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高水平建設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
廣東提出,將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高水平建設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
在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廣東將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實施好“澳車北上”,加快推動“港車北上”。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推進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高質量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港澳居民在粵發展提供更加便利條件。
“我們要滿懷激情、大步向前,加快建設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王偉中說。
在推動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方面,將深化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出臺第二批授權事項清單。加快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大創新平臺。推進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打造深港合作新引擎。
在推進橫琴、前海、南沙建設方面。將編制實施橫琴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推動出臺橫琴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聚焦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琴澳一體化發展水平。抓好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國際人才港和風投創投集聚區建設,規劃建設港深西部鐵路、前海口岸。出臺支持政策推動南沙加速發展,高水平編制新一輪南沙總體發展規劃和南沙條例,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形成熱火朝天落實南沙方案的生動局面。
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
王偉中表示,廣東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更高立起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柱。
廣東提出,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億元級的新興產業集群,推動家居家電、紡織服裝、食品工業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市場主體培育計劃,打造“鏈主”企業引領、單項冠軍攻堅、“專精特新”企業筑基的世界一流企業群。建設一批引領型產業集聚區、支撐型產業園區和“萬畝千億”大平臺。
“廣東過去以制造業起家,也必將依靠制造業當家贏得未來,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王偉中說。
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方面,廣東將加快補齊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下大力氣抓好工業投資,依托龍頭企業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發展。支持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和技改,新推動7000家以上企業“小升規”,加快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
在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廣東提出,推動5G網絡實現城鄉主要區域基本覆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關鍵軟件、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產業,新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
一圖讀懂丨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南方都市報、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
--THE END--
本刊法律顧問:廣東南國德賽律師事務所 謝炎燊、陳慧霞
本刊文章及圖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本刊發表文字、圖片作品并不代表本刊立場觀點/部分采用稿件因故無法聯系作者,如有侵權請移步后臺聯系刪除。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