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丁新偉
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高溫、強對流天氣等多發易發,有限空間作業事故處于高發易發期,生產經營單位和公眾需加強防范!河南省安委辦的及時提醒,我們一定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發生11起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僅5月以來就發生7起,造成至少34人死亡和人民群眾財產損失,教訓十分深刻,必須拴牢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繩”。
在狹小的空間內,很多看似不重要的細節卻會變成“隱形殺手”。“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人員可以進入,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質、易燃易爆氣體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應急管理部發布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征求意見稿)》告訴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氣體積聚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場所都是有限空間,比如污水井(池)、鍋爐、料倉、涵洞、地下管道等。
從應急管理部對有限空間的定義不難看出,有限空間數量龐大且分散,存在于食品加工、環衛、化工、工貿、建筑等行業領域,有限空間作業潛藏諸多風險隱患。專家指出,“有限空間作業事故主要為氣體危害導致的中毒和缺氧事故,因氣體危害隱蔽性強、不易察覺,所以很多人沒有戒備。”有限空間具有進出口受限、內部空間相對狹小等特征,一旦發生事故,應急救援較為困難,若盲目施救還極易造成傷亡擴大。進入盛夏,有限空間內溫度升高,發生中毒窒息事故的風險明顯增加,防范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刻不容緩。
企業是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主體。去年,應急管理部執法工貿局對16個重點縣組織開展專家指導服務,發現多數被檢查企業存在作業審批和作業程序不落實、防護裝備配備不到位、應急救援演練流于形式等突出問題,專家指導服務組組長指出,“這些基礎和現場管理方面的漏洞短板,是導致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中國應急管理報》記者從多地了解到,相關監管部門檢查“走馬觀花”、存在“形式主義”,執法“不敢堅持原則”“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等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履職不力也是造成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多發頻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查不知道,一查睡不著覺”的情況在告誡提醒:有限空間作業事故高發多是“人禍”。防范化解“小空間”的大風險,關鍵在于從源頭治理入手強化監管,開展有限空間安全風險辨識、隱患排查整治以及安全宣傳、警示教育和指導服務等活動,使安全生產成為企業和員工每時每刻的行動自覺。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越是發展壓力大、任務重,越要以一失萬無的底線思維和排險除患事不過夜的工作狀態,鑄牢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的銅墻鐵壁。以防范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為鏡鑒,舉一反三抓實抓細各項安全防范措施,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好安全生產,千家萬戶的幸福被呵護得妥妥的。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